📢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Labubu神話背後:潮玩新貴終將重蹈NFT覆轍?
一只“醜萌”精靈玩偶拍出124萬天價,明星搶着帶貨,年輕人用iPhone換購隱藏款,泡泡瑪特股價一年暴漲近10倍……Labubu的瘋狂,像極了2021年NFT的癲狂。當潮玩變成金融遊戲,這場泡沫還能撐多久?
從“玩具”到“社交貨幣”:Labubu的爆紅密碼
1. 反叛美學:Z世代的情緒出口
Labubu的尖牙、異色瞳和邪魅笑容,是對傳統萌系審美的顛覆。心理學研究顯示,這種“醜到極致即治愈”的感官悖論,精準戳中了年輕人“反內卷”“社恐擺爛”的集體情緒。正如臭豆腐的“真香定律”,越怪異越能成爲身分標籤。
2. 盲盒+明星:雙重成癮機制
隱藏款概率低至1/144,復購率超45%,用戶開盒時多巴胺飆升堪比拉斯維加斯老虎機。
BLACKPINK成員Lisa一句“我的寶貝”,讓東南亞溢價7倍;蕾哈娜拎着Labubu掛愛馬仕包,直接將其抬進“奢侈品”殿堂。
3. 全球社交裂變
TikTok上#Labubu開箱播放量破10億次,曼谷夜市用隱藏款換LV包,倫敦哈羅德百貨上演“以娃換包”,潮玩成了年輕人社交硬通貨。這種病毒式傳播,與NFT玩家曬猴子頭像的社交炫耀邏輯如出一轍。
Labubu與NFT:泡沫雙生花的致命共性
1. 同款炒作公式
NFT有馬斯克,Labubu有Lisa
NFT靠區塊鏈唯一性,Labubu靠“全球唯一”薄荷色拍賣
Beeple的NFT拍出4.5億,Labubu用108萬錨定“價值神話”
2. 情緒經濟陷阱
兩者本質都是“共識大於價值”的符號遊戲。NFT猴子頭像暴跌90%的教訓揭示:當社交情緒退潮,缺乏實用價值的資產終將裸泳。Labubu雖爲實體,但其萬元溢價已遠超黃金,68%款式價格波動堪比比特幣。
3. 資本擊鼓傳花
黃牛用外掛壟斷搶購渠道,投資者囤貨如炒茅臺,品牌方刻意控制產能——這場遊戲中,真正爲愛好買單的人,反而成了“韭菜預備役”。
泡泡瑪特的“前車之鑑”:MOLLY泡沫已給出預警
1. 短命爆款魔咒
2. 人爲稀缺的致命傷
Labubu的“限量款”隨時可能擴產。一旦品牌爲收割市場大規模復刻,信任崩塌將比NFT更慘烈——畢竟猴子頭像無法復制,但玩偶可以無限生產。
Labubu的救命稻草:實物真能逃離NFT宿命?
1. 實體≠抗跌
盡管Labubu能觸摸、可改造,但其核心溢價仍依賴“社交身分認同”。一旦全民跟風導致稀缺性消失,“潮玩中產”將集體拋售,正如當年藏獒淪爲火鍋食材。
2. 唯一生機:IP內容化
泡泡瑪特正試圖將Labubu從“潮玩”升級爲“文化符號”:開發動畫、聯名可口可樂、籌建主題樂園。若能像Hello Kitty靠40年內容沉澱成文化icon,或許能逃過泡沫一劫。但當前Labubu的“故事力”仍停留在顏值炒作,離真正的IP宇宙尚有光年之距。
潮水退去時,誰在裸泳?
Labubu的瘋狂,本質是低利率時代資本無處可投的縮影。當投機者用炒幣邏輯玩潮玩,當品牌用飢餓營銷透支用戶信任,這場擊鼓傳花的終局早已注定。
唯一懸念是:當泡沫破裂時,是留下一地雞毛,還是催生出一個真正的中國版三麗鷗?答案或許藏在泡泡瑪特能否戒掉“營銷快感”,真正爲Labubu注入長久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