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Lane CEO:有意爲之的缺陷,造就更加完美的 Monad

作者:Thogard

編譯:深潮TechFlow

我最近和許多 VC 交流,發現他們的談話開場總是以某種形式的同一個問題開始:

“爲什麼是 Monad?”

許多人似乎真的驚訝地發現,我正在構建一個以藍色動物作爲吉祥物和激進空投玩家聞名的區塊鏈。這些 VC 可能是通過我在其他鏈上的 MEV(最大可提取價值)相關工作、應用專屬排序的研究、學術文章、播客節目或會議演講認識我的。又或者,他們記住我是因爲我在 Twitter / X 上直言不諱的分析風格……

正因爲他們了解我,他們才奇怪,爲何我沒有將同樣直率的批評瞄準這個被許多人視爲“又一個新的 L1”的項目。而我如今選擇在 Monad 上構建這一事實,似乎讓他們的大腦中負責模式匹配的部分陷入了短路狀態。

畢竟,他們知道我更可能嘲諷空投玩家,而不是成爲其中之一;他們知道,根據我公司股權結構的構成,我應該更傾向於支持 Solana 而反對 Monad;他們也知道,我們的應用專屬排序器最近找到了產品市場契合點(PMF),並正在以指數級的勢頭和收入增長。他們清楚我並不處於絕境,也沒有直接的經濟動機將如此多的時間和資源投入到一個仍處於測試網階段的 L1 上。

那麼......爲什麼是 Monad?

畢竟,Monad 區塊鏈並沒有在現有技術上實現任何單項的 10 倍提升:

Solana 提供更高的吞吐量

L2 爲應用賦予更多控制權並提升用戶體驗(UX)

Cosmos 鏈提供單槽最終性(Monad 是雙槽最終性,在互操作性和組合性方面,兩者的實用差異巨大)

以太坊擁有更成熟的生態系統(而且我在以太坊社區的名氣更具市場價值)

Berachain 擁有更好的激勵機制以及更強大的社區支持

Hyperliquid 是所有新活動和用戶的聚集地

而且這些生態系統都已經上線並運行。

與此同時,Monad 的應用測試網技術上甚至還未使用 MonadBFT 共識協議。盡管如此,它卻籌集了巨額資金,並且距離最初設定的主網啓動日期已經過去了一年多。

我接觸過的那些 VC 都了解這些事情,他們也認識我。而在他們看來,這根本說不通。

他們也做了功課——他們知道我之前並沒有任何在 Monad Labs 工作的密友。我確實曾與 Keone 有過一面之緣,那是我還在運營自己的 MEV 機器人時,但我不會說我們關係密切。他們還知道我並未以天使投資人的身分投資 Monad——我與這條區塊鏈或其團隊沒有任何經濟上的聯繫。

這些 VC 知道我已婚,也知道我有一個孩子。雖然我在經濟上並不掙扎,但我仍在租房,而並沒有買房—而且我當然還沒有到可以隨心所欲地承擔不計後果的風險而燒錢的人生階段。他們也知道,無論是我還是 FastLane 的任何人,都沒有通過場外交易(OTC)出售過任何股權,我們的目標是長期發展(所以爲什麼要追逐短期的空投呢?)。而且,我押注 Monad 的不僅是自己的未來,還包括 FastLane 所有成員的未來。這是一份巨大的責任……而對許多局外人來說,這種賭注毫無意義。

更重要的是,風投們知道 Monad 生態團隊並未公開推廣我的公司(或任何 LST),沒有轉發我們的內容,也未提供任何代幣激勵。沒有聯合營銷。我甚至沒參與過任何 Monad 組織的播客節目。有時,Monad生態團隊甚至會禮貌地拒絕加入我爲他們創建的Telegram羣聊,這些羣聊是爲了讓他們與請求我引薦的應用程序或驗證者見面。這種情況已經燒毀了我不少橋梁。這種情況已經斷送了我不少關係。

VC 們知道許多生態系統都“追求”過我……但 Monad 除外。Monad 團隊中沒有人要求我們在這裏構建。我很確定他們中的許多人認爲我願意直言不諱地說出其他人不敢說的話是一種風險。到目前爲止,這條推文證實了他們的擔憂。是時候解決這個問題了。

“爲什麼是 Monad?”

真的很簡單;別無他法。

Monad是一個存在嚴重缺陷的項目。但它是所有 DeFi 中唯一一個以智慧、遠見和自我意識構建的項目,它承認一個完美的 Layer 1 生態系統是不可能創建的,而是以一種讓缺陷成爲有意爲之的權衡結果的方式構建的,並且兼顧了效率。

這就是 Monad 區塊鏈、其社區以及開發者的精髓所在。

加密領域的每個其他項目都認爲自己可以做到完美,但正因這種自負,它們最終都難免會遇到瓶頸。他們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擁有一切時爲時已晚……於是,他們接受了低效、破壞性強、意料之外的缺陷,並通過一個畸形的“臨時方案”來應對。他們的社區也樂此不疲,因爲“解決方案馬上就來!”

“我們會在之後去中心化排序器!”

“運行時 2.0 將支持部分回滾!”

“應用鏈之間的原子組合性足以構建和諧生態!”

“證明時間減少後,擴容問題就能解決!”

“治理控制的激勵不會抑制生態增長,一旦白名單被移除!”

“很快我們只需等待2秒,就能通過不安全的橋接將資金從永續交易所轉移到 L1!”

這些說法全都是自我安慰的結果。它們源於這些生態系統缺乏遠見,未能理解必須做出的權衡以及設計中將充滿的缺陷。

你知道 Monad 社區常用的應對方式是什麼嗎?

沒有。

Monad 的衆多缺陷都是有意而爲的,全部源於深思熟慮的權衡。這些缺陷短期內不會消失,因爲移除它們反而會帶來更大的問題。

“但 Alex,它不就是另一個 EVM L1 嗎?怎麼可能如此不同?”

Monad 之所以是唯一一個值得信賴的區塊鏈,並不是因爲團隊憑空創造了某種神奇的工程解決方案。它沒有某個單一的功能使其脫穎而出。

Monad 是唯一一個值得信賴的區塊鏈,因爲它經過了如此全面的設計和精心的規劃,以至於沒有任何致命的缺陷。例如:

L2 無法在監管壓力下生存。即使能幸存下來,使用快速 L1 上豐富的區塊空間進行應用專屬序列,可以構建一個更快、更少中心化且用戶體驗更好的應用。

一個像 Monad 這樣的 L1。坦率地說,如果你仍然認爲 L2 提供了除了延遲最終性之外的任何新穎之處,那你可能還未真正理解應用專屬序列的強大力量。

說到應用控制的執行,Solana 上無法實現部分回滾(即鏈上調用錯誤捕獲/處理)。這直接破壞了對抗性對手之間實現原子組合的潛力,而這正是 DeFi 相較於傳統金融(TradFi)的主要全新用例。當然,你可以通過使用鏈下基礎設施來處理匹配,並希望驗證者尊重你發送的順序,從而人爲地重現部分相同功能,但在區塊鏈和用戶之間添加另一層基礎設施只會讓鏈變慢。

我認爲 Jito 的 BAM(區塊拍賣市場)是一個了不起的嘗試,我完全支持它——那個團隊非常棒。但 BAM 是驗證者的可選基礎設施層,因此永遠無法實現 100% 的正常運行時間,這就破壞了大多數高價值用例對 ACE(應用控制執行)/ASS(應用專屬序列)的需求。

這並不是 Jito 的問題——Solana 的設計初衷是爲了高 TPS(每秒事務處理量)。就像一個司機爲了過度追求速度會拆掉汽車的安全氣囊,然後由於風險增加而下意識地開得更慢一樣,Solana 刪除了事務在執行中途自我修復的能力,因此不得不發送更多的事務。結果是,它根本不支持 FastLane 使用的功能。

所以,無論 Jito 團隊多麼出色,他們的 TEE(可信執行環境)基礎設施層都永遠無法像 Monad 原生鏈上的應用專屬序列一樣快或擁有同樣高的正常運行時間……因爲我們的延遲爲零,而正常運行時間爲 100%。智能合約,萬歲!

我非常喜歡 Cosmos 團隊,並真心認爲他們的組合性解決方案領先於時代多年……但或許他們首先應該專注於創建一個願意合作的生態系統。如果孤立的應用之間能夠無縫互操作,但沒有任何激勵去合作,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生態系統管理是一個極其復雜的課題,我當然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 Monad 團隊在他們的策略上表現得極爲務實。在創建生態系統時存在一個權衡範圍:一端是完全自由競爭的系統,任何應用都可以根據自身的優勢獲勝;另一端是某些應用獲得足夠支持,不必擔心本地用戶,而幾乎可以專注於爲生態系統帶來全新用戶。

和 Monad 的其他方面一樣,他們的生態系統團隊並沒有一味地偏向某一端,而是盡力以最高效的方式管理生態系統。對於應用來說,這個生態系統既公平(但不是完全平等的競爭環境),也具有支持性(但不像 megaeth 或 berachain 那樣是一個“造王者”的生態系統——對於像我這樣更願意通過市場分配獲勝並展示最佳技術的開發者來說,這種生態系統更具吸引力,因爲成功不是依賴於某位天使投資人的支持)。

Hyperliquid 的區塊只有 200 萬 gas。這個永續合約交易所甚至沒有直接集成到 L1……你通過 Across 從以太坊橋接資金到 Arbitrum的速度,比從 HypeEVM 轉移到 Hypercore 的速度還要快。

我真的無法理解,爲什麼所有驗證者都運行在 AWS 東京數據中心,區塊大小卻僅有 200 萬。以太坊現在已經達到 4500 萬了。有時候,我真的覺得整個 Hyperliquid 生態系統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玩笑,所有人都在逗我玩。

以太坊關於 ZK 證明擴展路徑的說法可能是正確的……但在這一點上,該區塊鏈已經被根深蒂固的中介機構和第三方所淹沒。這些機制在理論上看起來很棒,但每一個出現在用戶與區塊鏈之間的基礎設施中間商都會增加延遲,並且有抽取租金的動機。

更大的問題是,要移除這些中間商將會非常困難,尤其是政治上的阻力……不過我也知道,如果有人能做到,那一定是 Tomasz。他絕對是傳奇人物——選他作爲領導者是一個激進但又極其聰明的決定,我甚至從沒想過以太坊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但或許他們能成功?我不會賭他們能做到——即使他們解決了問題,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才能達到現代 L1 的水平——但我依然爲他們加油。

我對 SUI 沒什麼不好的評價,只是它的虛擬機相比 EVM 或 SVM 的支持力度要小得多。如果它能早點推出一些,這樣它的開發工具鏈就能在所有新的 AI 代理編碼工具開始學習 EVM 和 SVM並接管大量工作之前建立起來,那麼或許我會選擇在 SUI 上開發。

當然,如果 Monad 不存在的話,SUI 可能就是我的最終選擇。但事實是,Monad確實存在。

我是一個開發者,我喜歡在開始構建之前規劃好產品。我也深切地意識到,在開發週期中途基礎發生變化會讓構建過程變得多麼痛苦。

“爲什麼選擇 Monad?”

在我看來,顯而易見的是,只有一個區塊鏈是基於現實中的權衡設計,而不是天真的理想或原則。

在我看來,顯而易見的是,只有一個區塊鏈擁有足夠堅實的基礎,無需通過大規模的破壞性變更來保持相關性。

在我看來,顯而易見的是,只有一個區塊鏈是爲支持終端用戶的實際使用場景而構建,而不是爲了迎合創始團隊的工程口號或機制設計。

在我看來,顯而易見的是,只有一個區塊鏈的生態系統戰略既承認自身的力量,又理解公平使用會減少整體影響,並努力在其中尋求平衡。雖然沒有創始人會慶祝 Monad 生態系統的所有決策——畢竟我們都是自私的生物——但我們都尊重這些決策背後的合理性。

在我看來,顯而易見的是,只有一個區塊鏈不會迫使應用開發者犧牲他們的核心原則。我們所有人進入 DeFi 都是有原因的,不要欺騙自己忘記了初心。

Monad 不是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 L1。Monad 沒有單槽最終性(single slot finality)。Monad 也沒有最高的吞吐量。但 Monad 是去中心化的,Monad 確實擁有快速的最終性,Monad 的吞吐量也很高。每一個所謂的“缺陷”都是可以接受的。沒有一個是致命的,也沒有一個會迫使我妥協自己的價值觀。

在我看來,Monad 花了很長時間才推出他們的 Layer-1……但他們非常周全。這也是爲什麼它擁有所有這些令人驚嘆的功能,也是爲什麼所有的權衡選擇都如此周到。開發者並沒有靈丹妙藥。Monad 之所以是最好的區塊鏈,是因爲團隊的辛勤的工作、豐富的經驗和細致的分析。

正是這些細微之處,匯聚成真正非凡的成果。讀過共識引擎的代碼,你會告訴我它並不令人印象深刻。

在我看來,對於認真的開發者來說,只有一個區塊鏈可供選擇。

“爲什麼是 Monad?”

因爲在我看來,沒有其他選擇。

我也很清楚,不久之後,我所說的一切對你來說也會變得顯而易見。

如果你足夠幸運,也許那些奇怪的紫色動物也會開始讓你覺得合情合理。順便說一句,它們叫做“Monanimals”。

很遺憾,當 VC 們或其他感興趣的人問我“爲什麼是 Monad?”這個問題時,我通常沒有二十分鍾的時間來向他們解釋。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這個問題,但卻一直難以用更簡潔的方式表達。感謝你花時間閱讀這些長篇思考——即使你不同意或不被我的觀點所說服,但你考慮了我的觀點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鏈上見!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