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廣場小夥伴們,福利不停,精彩不斷!目前廣場上這些熱門發帖贏獎活動火熱進行中,發帖越多,獎勵越多,快來 GET 你的專屬好禮吧!🚀
🆘 #Gate 2025年中社区盛典# |廣場十強內容達人評選
決戰時刻到!距離【2025年中社區盛典】廣場達人評選只剩 1 天,你喜愛的達人,就差你這一票衝進 C 位!在廣場發帖、點讚、評論就能攢助力值,幫 Ta 上榜的同時,你自己還能抽大獎!iPhone 16 Pro Max、金牛雕塑、潮流套裝、合約體驗券 等你抱走!
詳情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community-vote
1️⃣ #晒出我的Alpha积分# |曬出 Alpha 積分&收益
Alpha 積分黨集合!帶話題曬出你的 Alpha 積分圖、空投中獎圖,即可瓜分 $200 Alpha 代幣盲盒,積分最高直接抱走 $100!分享攢分祕籍 / 兌換經驗,中獎率直線上升!
詳情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2763074
2️⃣ #ETH百万矿王争霸赛# |ETH 鏈上挖礦曬收益
礦工集結!帶話題曬出你的 Gate ETH 鏈上挖礦收益圖,瓜分 $400 曬圖獎池,收益榜第一獨享 $200!誰才是真 ETH 礦王?開曬見分曉!
詳情 👉 https://www.gate.com/pos
退休金投資政策或允許加密貨幣 8.7萬億美元市場迎新機遇
退休金投資政策或將重大調整,另類資產迎來新機遇
近日有消息稱,美國政府正考慮調整退休金投資政策,允許401(k)等計劃投資加密貨幣、黃金及私募股權等另類資產。據悉,此舉旨在重新審視現行退休金投資限制,爲數字資產進入美國8.7萬億美元的退休金市場掃清障礙。
這一動向並非突然。今年5月,美國勞工部就撤銷了此前"謹慎對待加密資產"的指導文件。更早在2022年,國會中就有議員提出將數字資產納入退休金法律框架的提案,爲當前政策轉向埋下伏筆。
此項政策的核心在於打破401(k)計劃長期以來側重傳統股票和債券的局面,賦予其更廣泛的資產配置靈活性。政府將指示監管機構研究並着手移除阻礙另類資產,尤其是數字資產、貴金屬以及專注於企業並購、私人貸款和基礎設施交易的基金,被納入401(k)專業管理基金的現有壁壘。
白宮對此表態謹慎,強調任何決定只有在正式宣布後才應被視爲官方政策。然而,這番言論並未掩蓋政府推動加密貨幣主流化的強烈信號。
實際上,此舉是一系列親加密政策的延續。從承諾將數字貨幣從"過度嚴厲的監管"中解放出來,到政府相關企業大規模購買數字貨幣,再到推出自身的穩定幣和其他數字代幣,政府已成爲數字資產領域的重要參與者。
要理解這項政策的潛在影響力,需透視美國退休金市場的結構與規模。作爲全球最大的退休金體系之一,美國退休金市場總規模高達9萬億美元。其中,最受關注的401(k)計劃持有8.7萬億美元。
這些龐大的資金主要來源於數以千萬計的美國工薪階層。401(k)計劃作爲僱主贊助的職業退休金,因其工資扣除、稅收優惠和僱主匹配供款等吸引力,是絕大多數工薪家庭長期儲蓄的核心。
傳統上,這些退休金主要流向公開交易的證券。截至2025年3月底,僅401(k)計劃中就有5.3萬億美元(佔比61%)由共同基金管理。其中,股票基金以3.2萬億美元的規模成爲最常見的類型,混合型基金緊隨其後,管理着1.4萬億美元。正是這種以股票和債券共同基金爲主的資產配置現狀,爲此次推動的另類投資"破冰"提供了廣闊空間。
除了加密貨幣,此項政策對全球最大的私募資本集團而言,更是一場潛在的機遇。這些巨頭已將未來的增長希望很大程度上寄托於管理來自普通退休儲蓄者的資金。私募資本集團預測,一旦成功進入401(k)退休計劃市場,可能吸引數千億美元的行業新資產。
爲此,它們已未雨綢繆,積極與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建立合作關係:一些大型私募機構已與知名資產管理公司聯手,爲401(k)計劃贊助商提供投資服務。
在聯邦層面政策醞釀之際,部分州級政府已先行試點。有報道稱,北卡羅來納州立法者曾提出議案,允許部分退休基金將高達5%的餘額配置於加密貨幣。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的退休系統也已實際投資了現貨比特幣和以太坊ETF,這些地方實踐爲聯邦層面的政策提供了參照。
在立法方面,美國衆議院近期通過了三項重要的加密貨幣相關法案,其中兩項將送往參議院審議。這標志着國會在推動加密貨幣立法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爲行業發展提供了更清晰的法律框架。
然而,即便立法傳來利好,市場仍面臨挑戰。將養老儲蓄投入流動性較低的私募資產也並非沒有風險,其固有的高額費用、較高的整體槓杆率,以及基金資產估值透明度較低等問題,將是監管機構和投資者需要審慎考量的因素。
當新的投資政策遇上9萬億美元的退休金市場,這場實驗或將重新定義"養老儲蓄"的含義。是讓普通人在數字時代分享科技紅利?還是將退休金暴露於新型風險?答案或許取決於監管者如何在創新與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