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水传奇达利欧退隐 警告全球债务危机风险飙升至65%

robot
摘要生成中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退隐,预警全球债务危机

8月1日,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的"告别信"。随着75岁的达利欧出售了他在桥水基金的剩余所有股份,并离开了董事会,一代投资传奇正式"退隐"。

上周,桥水基金向客户通报,已经回购了达利欧的所有剩余股份,并向某主权财富基金发行了新股。在这笔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交易中,该主权财富基金获得了桥水近20%的股权。

在过去50多年的投资生涯里,达利欧曾多次成功预判重大趋势,包括2008年金融危机和随后的欧债危机,他曾被列入"世界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面向未来,达利欧再度发出警告:未来5年,全球性债务危机爆发的概率高达65%,美元霸权或因此受到重创。如果企业、国家和个人无法识别自身在周期中的位置,将被这股强大的"潮汐之力"吞没。

投资传奇的辉煌战绩

1975年,26岁的达利欧在自己的两居室里成立了桥水基金。从1991年旗舰基金成立至今,在达利欧的带领下,桥水基金创下了一系列辉煌战绩,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

2008年,达利欧成功预测了美国金融危机,当年桥水旗舰基金业绩增长逾14%。随后他又预见了欧债危机,2010年,桥水旗下基金的最高收益率超过40%。

然而,达利欧的投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他因错误预测"美国经济将陷入大萧条"而损失惨重,甚至被迫向父亲借款维持公司运营。这次惨痛教训成为他投资哲学的分水岭。

达利欧认为,世界的运转由五大力量驱动:债务/货币/经济周期、内部秩序和混乱周期、外部秩序和混乱周期、自然力量和人类的创造力。他强调要理解驱动变化的因果关系,因为原因先于结果出现,这种理解有助于预测未来事件。

近年来,桥水资产管理规模大幅缩水,从2019年底的1680亿美元降至2024年底的921亿美元。但在限制规模后,旗舰基金Pure Alpha表现有所改善,2024年实现11.3%回报,2025年上半年收益率达17%。

债务理论引发争议

达利欧的债务理论近年来遭遇了一些质疑。他认为,一个经济体过度积累债务就会面临债务危机,需要通过"去杠杆"措施来压缩债务规模。

然而,有经济学家指出,达利欧在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方法论上存在两个错误:错误地用微观思维分析宏观问题,以及错误地将宏观经济想象成一台机器,忽视了不同宏观经济状况下运行逻辑的差异。

这些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的运行有时是反直觉、反常识的。例如,美国作为美元发行国,其债务约束不在于供给能力,而在于"美元霸权"。只要美元仍被世界各国接受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国的债务就可持续。

此外,将宏观经济理解为一台机器可能导致一些错误认知。宏观经济是由对未来有预期、会因预期改变而改变其行为的人所组成的。预期一旦改变,人的行为就相应改变,导致宏观经济结构随之变化。

告别与展望

2022年10月,达利欧将控制权移交给公司董事会,正式退居二线。如今,随着他出售在桥水的剩余所有股份,达利欧才算真正"退休"。

回顾桥水过去50年的成功,达利欧总结了四条重要的"工作原则":选择优秀的人和文化;建立"思想精英制度"的文化;营造允许犯错但必须从错误中学习的文化;痛苦加反思等于进步。

达利欧还分享了七条投资原则,包括理解现实运作方式、掌握因果关系、系统化决策标准、认识自身局限、做好多元化配置、寻求不同观点、确保不发生不可接受的损失等。

面对未来,达利欧警告投资者警惕追涨,强调平衡投资组合的重要性。他认为,未来三到五年内,五大力量将重塑世界,我们将进入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达利欧看来,演化过程中存在着像潮汐般的周期循环。潮汐之力不可抗拒,投资者要么乘风破浪,要么被吞没。面对这股力量,投资者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元宇宙包租公vip
· 3小时前
大佬说要完蛋 慌不?
回复0
代码零基础vip
· 18小时前
大佬退场 又想给谁挖坑?
回复0
All_InAlicevip
· 08-10 22:21
哎哟 又在危言耸听
回复0
大饼霸霸vip
· 08-10 22:21
金融跟着老爷子搞钱 润了润了
回复0
GateUser-bd883c58vip
· 08-10 22:14
牛散退了 还不忘唱空
回复0
ser_we_are_earlyvip
· 08-10 22:12
大佬又整危机论啊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