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财库之战:35天内BitMine超越SharpLink成最大ETH持有者

robot
摘要生成中

以太坊财库霸主之争:35天内的权力交替

在短短35天内,以太坊企业持仓的领头羊发生了惊人的变化。BitMine这家曾经默默无闻的纳斯达克小公司,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融资和加仓操作,将其ETH持仓从零迅速提升至83万枚,超越了原本的龙头SharpLink,成为全球最大的ETH财库。

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竞争,更是两种不同理念的资本较量。SharpLink代表着"币圈OG"的传统,采取缓慢积累、静待上涨的策略;而BitMine则体现了"华尔街力量",通过推动涨势来实现价值。这场较量反映了低成本囤币与高杠杆操作、长期持有与短期叙事策略之间的对抗,本质上是两种世界观的正面交锋。

这两家公司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买入策略上,更深层次的是在争夺一个关键问题的答案:在加密金融的下一阶段,谁将有权定义ETH的"价格"?

为什么是ETH的两种血统?

SharpLink代表了"ETH原住民"的延续。其股东阵容几乎覆盖了以太坊生态的全产业链资本,包括原血统阵营(如Consensys)、基础设施阵营(如Pantera、Arrington等)以及金融化阵营(如Galaxy Digital等)。这种资本绑定不仅强化了SharpLink的"ETH财库"叙事,也为其在各个环节提供了资源杠杆。

SharpLink的ETH持仓结构也体现了这种"OG属性":来源于内部转账而非公开市场;单次买入规模小但周期长;注重安全性和流动性管理。其建仓成本区间主要集中在$1,500-$1,800之间,部分早期持仓成本甚至低于$1,000。

然而,这种路径也带来了一些问题:OG团队的"囤币"心态使其更注重成本收益比,币价大涨时容易触发减仓冲动;信息流更闭环谨慎,不倾向于主动打造叙事;在财报披露效率和资本市场运营方面显得滞后。

相比之下,BitMine以典型的华尔街资本姿态进入ETH赛道。其PIPE融资结构充满金融工程意味,参与方包括主流美股结构投资者。BitMine董事会成员多出身于投行、私募和对冲基金,他们将ETH视为一种可交易的新型金融资产。

这种OG与华尔街之间的差异不仅是节奏上的,更是动机上的冲突。这迫使SharpLink开始反思,是否需要引入新的华尔街机构投资者来参与其定向发行。

这标志着以太坊叙事正在经历一场"权力交接":从OG手中逐渐转向能够更好地处理财报、构建叙事、设计金融结构的资本手中。未来ETH的定价主导权,将更多地掌握在那些能够掌控叙事结构、获得华尔街融资支持的机构手中。

如何用35天夺取ETH龙头宝座?

BitMine在短短35天内从无到有,成功超越SharpLink成为全球最大的以太坊财库公司。其操作手法精准而富有节奏:

第一周(7月1日-7月7日):完成2.5亿美元PIPE融资,公开披露首批购入约15万ETH。

第二周(7月8日-7月14日):新增采购26.6万ETH,总持仓突破56万枚。

第三周(7月15日-7月21日):追加购入27.2万ETH,累计持仓达到83万枚以上。

BitMine采用了"叙事主导"的节奏化进攻策略,通过多种渠道向市场传递明确信号。其建仓节奏与市场走势高度协同,平均买入价为3,491美元,恰好避开了阶段高点。

同时,BitMine的股价也出现爆发式增长,从7月初的4美元涨至8月上旬的41美元,涨幅超过900%。总市值从不足2亿美元跃升至30亿美元以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每次BitMine发布持仓更新后,不仅其股价上涨,ETH现货市场也出现同步放量上涨。市场开始将"BitMine买入-ETH价格上涨"视为一组逻辑相关事件,进一步强化了叙事闭环。

这种"市场预期-结构披露-资产买入-价格反馈"的正循环,被华尔街视为一次典型的市值重塑案例。BitMine不再只是一个持币企业,而是正在成为"以太坊机构化结构"的关键中枢。

BitMine用35天打造了一个"结构性上涨"模板,这可能成为下一个以太坊牛市叙事中最早出现的金融原型。

新庄家代言人

某知名分析师作为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的联合创始人兼研究主管,是连接美股与加密市场的重要桥梁人物。他的特点是高频率、强叙事、强占位,善于将"涨"这件事讲得既合理又吸引人。

他设计的Bitcoin Misery Index(BMI)成为他喊多言论的"数据背书"。无论市场涨跌,他都能找到合适的解释和预期。

他的"结构化喊单"风格有几个显著特征:

  1. 永远提供新的目标价,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预期。
  2. 利用多平台联动和频繁出镜来传播观点。
  3. 同时针对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制造不同的心理预期。
  4. 将预测转化为信仰制造,强调资产重估的合理性。

在2024-2025年以太坊叙事的构建中,他再次成为重要推手。他不仅预测ETH会涨,还强调"ETH将成为企业负债表的一部分",为BitMine这样的操作提供了舆论支持。

在BitMine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那套话术逻辑的深度影子:用结构指标衡量基本面,用周期逻辑解释快速上涨,用机构入场掩盖高成本买入的激进策略。

结语

在当前的加密资产世界,叙事常常主导估值的生成。BitMine的崛起不仅仅是资产负债表上的变化,更是一次围绕"如何让机构理解ETH"的叙事重构。

这场竞争的核心在于谁能更快、更清晰、更结构化地将"加密资产"解读为"金融资产"。未来,谁将成为ETH在华尔街的"长期估值锚"?谁能构建下一个主流估值模型?谁能将流动性叙事转化为结构性收入?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机构定价话语权的下一轮主导者。

这轮以太坊财库之战已经超越了早期的链上信仰竞争。以太坊定价的天花板不再属于最早喊多的OG,而是属于最善于讲故事的华尔街资本。

ETH-4.38%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代码审计姐vip
· 8小时前
传统还是创新都无所谓吧
回复0
MEV受害者互助会vip
· 08-15 05:57
白嫖都白嫖不到
回复0
BridgeNomadvip
· 08-15 05:45
玩法高端集大资本
回复0
DAO会议翘课生vip
· 08-15 05:40
资本就是这么任性
回复0
gas费吞噬者vip
· 08-15 05:39
华尔街套路玩明白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