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演变:从投机工具到收益型数字金融基础设施

稳定币:从投机工具到数字金融基础设施

稳定币正在从单纯的加密投机工具转变为全新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类别。截至2025年8月,稳定币总市值已突破2700亿美元,但比规模更重要的是其构成、收益机制和应用场景的分化。

市场正在经历一个决定性的转变:从单纯追求流动性的美元代币,转向可组合、生息的结算资产,这些资产直接对接现实世界现金流和企业系统。本文将深入探讨稳定币的类型演变,以及全球不同地区的监管动态。

稳定币市场规模

稳定币已突破加密领域的局限。供应增长主要由USDT、USDC及PYUSD等新兴机构代币推动。如今稳定币链上年结算量已超过Visa和万事达总和——仅2024年就达27.6万亿美元。最初作为锚定美元的便利代币,如今已进化为成熟的、生息的全链现金层。监管机构、支付网络和财务主管正逐渐以银行货币的同等标准对待稳定币。某公司在2025年6月成功完成IPO,融资6.24亿美元,估值达69亿美元,凸显市场对受监管稳定币发行方的信心。

截至2025年8月,流通中的稳定币总供应量为2695亿美元。USDT以1544亿美元(57.3%)占据主导地位,USDC以658亿美元(24.4%)紧随其后。其他重要稳定币包括USDe(105亿美元)、DAI(41亿美元)和USDS(48亿美元),而FDUSD、PYUSD、USDX等新兴或小型稳定币各自市场份额不足1%。这种集中度既反映了传统发行方的统治力,也表明新兴稳定币正面临通过合规性和金融基础设施战略整合实现差异化的压力。

稳定币正蜕变为收益引擎

随着2024年货币市场利率突破4%,发行方开始将美国国债代币化,并将票息收益传递给持有者。目前,代币化国债市值已超过58亿美元,尽管利率波动剧烈,仍保持20%以上的季度增长率。更广泛的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包括短期信贷、应收账款甚至房地产份额——已将链上RWA总市值推高至350亿美元,分析师预计年底将突破500亿美元。

2024年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规模增长,更在于链上收益与现实世界资产(RWAs)的直接挂钩。一年前,持有稳定币仅为资本保值;如今,通过以下结构可获得4-10%的年化收益(APY):

  • sUSDe:通过Delta中性衍生品和基差交易产生收益,市值达34.9亿美元。

  • USDM:通过百慕大监管架构代币化的短期国债,市值4780万美元。

  • USDY:代币化的短期政府债券,市值6.36亿美元。

  • Plume Yield Tokens:跨链分发货币市场基金(MMF)收益,市值2.35亿美元。

这一领域值得重点关注。目前已有超过58亿美元的代币化国债在流通,而生息稳定币的规模正以每季度25%以上的速度复合增长。这些资产模糊了稳定币、货币市场基金和代币化固收产品之间的界限。

到2026年第二季度,生息稳定币将占稳定币总供应量的15%以上(目前约为3.5%)。它们不再是单纯的DeFi原生产品,而是以合规优先、支持可组合性的底层资产,深度融入RWA生态。

聪明资金的流向:塑造下一代稳定币龙头的三大趋势

  1. 企业级整合

某公司推出的稳定币绝非营销噱头——这款市值9.52亿美元的稳定币已深度集成至某电子钱包,支持商户奖励功能。某大型银行的数字代币更在财资系统中实现日均超10亿美元的交易结算。随着稳定币加速融入ERP系统、薪资发放和数字银行架构,我们预计该领域规模将实现10倍增长。

  1. 全链互操作性

区块链碎片化曾制约行业发展,但某些协议正通过全链功能破解这一难题。下一代主流稳定币将实现"一次铸造,全网通用"的原生全链特性。

  1. 监管认证构筑护城河

"MAS认证"与"MiCA批准"等资质已成为稳定币市场的关键差异化因素,尤其在B2B和企业资金流中形成实际分发优势。合规发行方的代币将在二级市场获得信任溢价。

  1. 基础设施成熟度提升

在CeFi领域,某支付公司以11亿美元收购Bridge Network,昭示传统支付巨头布局稳定币通道的决心。DeFi生态中,某些流动性枢纽、稳定币兑换池及抵押借贷平台显著提升资金效率。随着生态成熟,稳定币正深度嵌入金融系统各层级,成为更可信、功能更完善的基础设施。

监管套利窗口正在关闭

直到2023年,稳定币发行仍处于监管灰色地带。如今这个窗口正在快速关闭,最新监管格局如下:

  1. 美国(GENIUS法案)

2025年7月18日,《企业担保票据与监管发行法案》(GENIUS Act)正式生效,标志着美元稳定币监管进入新纪元。该法案与2025年《数字资产市场明晰法案》(CLARITY Act)共同将合规支付稳定币明确为非证券类资产,旨在提供监管确定性、加强消费者保护,并使美国在全球数字资产市场保持竞争力。法案要点包括:

  • 100%储备要求:稳定币必须由现金和短期美国国债1:1足额支持。储备资产不得包含高风险资产(禁止加密货币或信贷资产),除特定流动性需求外不得进行再抵押。

  • 透明度与认证机制:发行方须每月公布经审计的储备金报告;CEO/CFO需对报告准确性进行个人认证。

  • 破产保护条款:稳定币储备金独立托管;持有人赎回权优先于其他债权人(类似银行存款保护机制)。

  • 收益禁令:禁止算法稳定币(如UST)和部分准备金模式;仅认可足额抵押的"支付稳定币";禁止向持有人支付利息(避免被认定为证券)。

GENIUS法案通过严格的储备金和透明度要求,有望提升消费者信心并推动稳定币更广泛采用。明确的监管框架也将吸引更多机构参与,巩固美国在数字资产监管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1. 欧盟(MiCA法规)

欧盟《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实施以下规定:

  • 许可与监管要求:仅持牌电子货币机构或信贷机构可发行法币锚定稳定币(EMTs);欧洲银行业管理局(EBA)负责监管"重要"稳定币;欧元/美元稳定币发行方必须持有电子货币牌照或银行资质。

  • 全额储备要求:储备金必须1:1锚定流通量;60%以上储备需存放于欧盟银行(主要稳定币);仅允许持有低风险资产(政府债券/银行存款)。

  • 使用量限制:非欧元稳定币单日交易量超过100万笔或2亿欧元时;发行方将被强制停止扩大使用规模。

  • 算法稳定币禁令:完全禁止无实质储备的算法稳定币;仅认可可赎回的审慎支持型代币。

截至2025年7月,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已收到超50家稳定币发行方的牌照申请,包括某些主流机构正调整业务以符合MiCA标准。

  1. 英国监管框架

英国将稳定币视为受监管支付工具,核心规定包括:

  • 储备金要求:仅允许法币全额抵押稳定币;储备资产须为银行存款/短期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

  • 收益禁令:禁止向持有人支付利息;储备资产收益归发行方所有(用于运营成本)。

  • 许可制度:发行方须获得FCA授权(新型电子货币/支付机构牌照);需满足金融机构级审慎标准:资本充足要求;流动性管理机制;T+1刚性兑付承诺。

  • 创新导向:鼓励银行及持牌机构发行支付类稳定币;重点发展跨境汇款/微支付等应用场景。

  1. 新加坡(MAS监管框架)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推出分级监管方案:

  • 弹性许可制度:发行量低于500万新元的稳定币发行方可选择持普通数字支付代币牌照运营;超过该门槛需申请大型支付机构牌照并遵守稳定币专项规则。

  • 优质资产1:1锚定:储备资产限于现金、现金等价物或AAA级短期主权债券;接受锚定货币发行国3个月内到期的国债作为储备。

  • 赎回保障机制:用户享有1:1刚性兑付权(5个工作日内完成);禁止设置不合理赎回费用。

2025年3月新增的稳定币发行服务牌照允许企业专注稳定币业务,免除数字支付代币相关合规负担。MAS在2025年Q2明确要求稳定币发行主体必须是在新加坡注册的银行或非银金融机构。

  1. 香港(拟议监管体系)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2025年8月1日生效,核心内容包括:

  • 全额储备要求:储备资产市值需≥流通稳定币面值;仅限港元现金、银行存款及港美政府票据/债券。

  • HKMA强制许可:所有在港发行/推广的稳定币(包括外币锚定型)均需持牌;某集团已宣布将申请牌照。

  • 金融机构级标准:储备资产须由持牌托管机构独立托管;定期提交运营审计报告;建立严格AML/CFT风控体系。

某些银行与企业已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发行港元稳定币用于跨境支付。该条例旨在衔接数字人民币试点,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1. 阿联酋(UAE)监管框架

阿联酋央行(CBUAE)于2025年6月生效的《支付代币服务条例》建立了稳定币监管体系,将稳定币归类为"支付代币"。以迪拉姆锚定的合规稳定币AE Coin为代表案例,该框架强调储备金保障与透明度。核心条款:

  • 本地稳定币发行:仅限阿联酋注册的持牌机构发行迪拉姆锚定稳定币;需保持全额储备并接受定期审计。

  • 外国稳定币限制:仅允许在虚拟资产交易中使用;禁止用于本地支付以维护迪拉姆主权。

  • 反洗钱合规:发行方与托管机构须执行严格KYC;建立交易监控系统满足AML/CFT要求。

  • 数字迪拉姆(CBDC)计划:央行数字货币可能重塑支付生态;国家主导的数字支付体系优先发展。

该框架通过严格储备要求增强了对AE Coin等本地稳定币的信心,但限制外国稳定币可能抑制加密市场整体发展。

  1. 日本稳定币政策

日本2025年《支付服务法》(PSA)修正案确立了全球领先的稳定币监管体系,自2025年5月起将稳定币正式认定为支付工具。创新要点:

  • 弹性储备要求:信托型稳定币储备资产比例放宽至50%;允许持有日美短期国债等低风险资产。

  • 新型中介牌照:设立"电子支付工具/加密资产服务中介"类别;豁免资产托管型中介的资本金要求。

  • 破产保护机制:借鉴2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盲盒开出大熊猫vip
· 23小时前
喜欢熊猫 苦逼的加密玩家 空仓待涨ing
回复0
MoonMathMagicvip
· 23小时前
好活!新纪元了属于是
回复0
MEV受害者协会vip
· 23小时前
监管这个烂梆子迟早要炸
回复0
Vibes Over Chartsvip
· 23小时前
炒稳定币居然比刷卡贵!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